郑 军—家乡情 奉献心

郑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

想起一个人,打开记忆的“密码箱”,便可以见到与之交往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04793a52615ba0f1a300adaa4d2c756

约在八九年前,我受邀参加监利籍朋友举办的活动,结识了很多新面孔,安频先生就是其中印象较为深刻的一位。他是监利人,创办乡土杂志《监利人》并担任主编,举手投足之间很有书卷气,尽管是初识交流,但发现他对文学的狂热,远远超过物资层面的东西,这很难得,也很宝贵。

记得我在中南民族大学担任管理学院院长期间,安先生有次到我办公室小坐,话语速很快、思维清晰,走起路来像一阵风,根本不像五十好几的人,可以感觉到他性情直爽,坦诚相待,是一位务实干事之人。

2014年,我到长江大学任副校长,安先生有次又从专程从武汉到荆州看望我,得知他在荆州策划一本杂志《大荆州》并担任总编,邀请我出席该杂志在公安县举办的首发式。鉴于安先生对热爱家乡的情结,对杂志的执着,加上我以前也曾担任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主编和另一专业杂志的编务总监,我的这一经历也自然与安先生有了许多交流的话题,身为家乡人,也被他对宣传家乡的情结所打动,于是欣然接受并出席了他举办的首发式活动。

在那次《大荆州》杂志首发式上,安先生精心策划,忙里忙外,活动组织井然有序,还邀请到了荆州市和公安县有关部门、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大家齐聚一堂,部门领导为杂志指点迷津、问诊把脉,专家学者围绕荆州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探索,企业家们纷纷表态支持。通过活动,也可体会到安先生的人脉和资源,也反映出他忠厚诚实、善结良缘的为人之道。

一次活动,几次交流,彼此了解,我们就成了好朋友,因各自工作的原因,尽管不能常常见面,但微信、短信、电话交流就成了我们交往的常态。交往越多,交流越深,也对他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他乐观豁达、坚毅执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不追求名利,他竭尽所能地为家乡奉献,情有独钟地为杂志耕耘。《监利人》办刊十年来,没有任何财政拨款,没有固定的收入,他也没有从杂志上获得额外的工资和报酬,就是靠着对家乡的情怀,以他的人品形成的人缘,去“换”取与他同有家乡情的人的资源,支撑着杂志“活”到了今天。安先生不仅办杂志,还写了许多散文、报告文学、短小说,感到很惊讶,也很欣赏。惊讶一个行政干部出身的人,能写出这么多作品,并且还获得一些奖项,欣赏一个只靠退休工资生活的人,淡泊名利,为宣传家乡四处“化缘”。

前年,我在网络上阅读了安先生的作品,也拜读了他发送的电子文本,长篇小说《汉皇陈友谅》就是其中之一。后来,我写了一篇叫做《兰舟催发醉书梦》人物报道文章,在文末有一句话:“在荆楚大地上,正因为有安频这样痴心缔造文学的寻梦之旅,这一隅的土地是幸运的。他把文学当作一片开垦的乐园。这一隅土地上的人们便会感到精神上的生机与活力。”我那时如此评价的,现在依然如此评价。

去年七月,我调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长。现在的学校有五个刊号的杂志,有学报、学术期刊,也有中小学普通读物,鉴于我与安先生之前交流中产生的共鸣,共同对杂志的情结,我邀请他来指导交流,他的到来另外带给我了额外收获——他的散文集《一束乡愁》。交流中得知,他这一作品经过撰写、修改、整理、打磨,花了将近三年时间,费了无数心血,想尽快付梓出版,我很感动,毕竟现在不为稿费获收入、不为职称或获奖或头衔谋名利地进行文学创作的人不多。

就是因为这一份感动,我必须好好拜读这部散文集,同时还在知网、中国期刊网、91阅读网等网站上查阅了安先生作品的发表情况,发现在报刊上刊载的作品较多,评价也很好,对此我对他充满了敬意。

安频是在农村长大的,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做过农村的很多事情,还当过农村的干部,跟农民的交道打得多,特别了解农民、了解农业。对他有了这样的一种了解,自然不难理解为什么他笔下的文章都有很浓郁的乡土气了。

家乡情,奉献心,是安先生的文眼所在。等到该散文集正式出版时,我再打开重读一遍。

 总览全书,有此感慨,落笔记之,是以为序。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行政楼

(作者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 e

关于作者: 新闻中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