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对路,大庆市肇源县数万亩荒地变良田

农业生产效益的高低,关键在于三农政策的落实,在于农民对政府的信任,在于农民有没有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在这方面,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几年来,肇源县委县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助农惠农的政策,并从严贯彻,使全县农业效益年年提高,赢得了全县农民的认可。 

肇源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两江左岸,长春、哈尔滨、大庆“金三角”的中心,是金太祖“肇基王绩”之地,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这里自古政通人和、民风淳厚。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自古尚农的习风,使该县发展成为松嫩平原腹地集粮牧渔油于一体的“塞北江南”、“鱼米之乡”、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省产粮大县、全省牧业大县、全省渔业大县和全省绿色食品基地县、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

肇源县农业的飞速发展与该县县委县政府一心为民的发展理念分不开,与该县“贵”在生态、“特”在风格、“融”在产业、“活”在机制、“本”在民生的决策分不开。其中,对全县泡沼地的大力改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肇源县义顺乡长发村三万亩泡沼地改造是该县土地改造的一个缩影。根据201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及黑龙江省政府1983年有关文件指示精神,该县将辖区内的中南引所经之处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为了将抚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该县于2002年11月份成功将义顺乡政府与中南引签订合作协议。协议明确中南引承办方在未实现经济效益之前可不向乡政府及相关村支付承包费和缴纳各种税,并且涉及的资源可由乡村两级管理和使用。这极大的调动了村民改造泡沼地的积极性。鉴于上述各种有利条件,长发村委会适时申请县乡两级政府同意,经过村及“四议两公开”和全体村民签字同意,县委县政府对此全力支持,第一时间给予了批复。于是,得到县政府支持的长发村村民以百倍的热情对三万亩沼地进行了轰轰烈烈地改造,村民自发筹资数千万元,历经五年终于把这块多年泡沼荒地改造成成优质稻田。

义顺乡长发村三万亩泡沼地改造成优质稻田,极大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全县泡沼地的改造带了个好头、提供了经验,每年还可生产优质水稻15000多吨。与泡沼地改造配套投资500万元修建的大型泵站,不仅保障了十万多亩水田的高效生产,还可在夏季干旱时从拉哈泡提水无偿地为村民灌溉旱田五万多亩,从而为基本农田的增产增收打下了基础。

开发泡沼地修建的拦水坝,在方便了村民出行的同时,又确保了南引以往放水被淹没的基本农田8000多亩不再遭受水患。另外,国家投资修建的占地六百余亩的智能催芽车间还可供村民春耕无偿使用,因泡沼地改造国家投资五百多万元扶植的现代农机合作社,拥有的数台大型农机,春秋两季可整地,秋季可为旱田与水田秸秆打包再利用,极大程度上又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国家、集体帮扶的大棚育苗基地,也确保了水田的种植,提高了水田的效益。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是国家各项建设的基础。农业发展的保障是土地的保护与利用。黑龙江省肇源县泡沼地的改造,为全国五荒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圈可点的经验,值得大力推广。(图/文 增强)

关于作者: 新闻中心

为您推荐